前三季度收入1.85亿,寒武纪何故撑起1800亿市值?
出品|公司研究室。
文|曲奇。
10月30日晚,寒武纪发表2024年三季度陈述。
前三季度,寒武纪收入1.85亿,同比添加27.09%。10月31日,寒武纪股价全天上涨1.88%,市值到达1893亿。
假如单看成绩,寒武纪体现或许还不错。但假如结合公司市值来看,不到2亿的收入对应近1900亿的市值,有些股民表明“寒武纪其时的股价现已与根本面无关了。”。
曩昔三年,寒武纪的收入一直在7亿元邻近徜徉,且公司现已接连七年亏本。终究是什么哪些力气支撑寒武纪股价不断上涨,到达1800亿市值?
01、前三季度收入仅1.85亿,市值一度超越2000亿元。
自“9.24行情”以来,A股商场证券与科技两大板块体现最为抢眼,涨幅遥遥领先。
仅仅这轮“科技牛”走到现在,有些股票的走势现已看人看不懂了,比方寒武纪。
10月21日,寒武纪股价最高触及503.33元/股,创上市以来新高,市值一度超越2000亿元。虽然尔后几个交易日有所回落,公司市值一直保持在1800亿元邻近。
到10月30日收盘,寒武纪以1859亿元市值在科创板股票中排在第四位,前三名分别是中芯世界、海光信息、百济神州,市值分别为6844亿元、2910亿元、2396亿元。
与中芯世界、海光信息这两个半导体公司比较,为何寒武纪涨得让人看不懂,或许要从寒武纪的成绩说起。
2021年至2023年,寒武纪收入分别为7.21亿元、7.29亿元、7.09亿元。整体来看,曩昔三年,寒武纪的收入不增反降。
关于寒武纪的收入情况,有股民在雪球上评论称,“这几年国内AI芯片大迸发,海光、华为、摩尔线程、燧原这些AI芯片公司的营收都是一年比一年高(乃至翻倍了),而寒武纪的营收却一年比一年低,终究是怎样做到的?”。
2023年寒武纪收入下滑,部分原因是2022年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对公司运营产生了必定的影响。
关于寒武纪7亿多的年收入水平,和其时1800亿元的市值,一部分雪球网友以为寒武纪被高估了。
有雪球网友表明,“寒武纪炒心情,又不是公司值这么多,全球商场份额0.1%的公司给千亿估值,英伟达都50%了才给20万亿,算下来比英伟达还高估。”。
10月30日晚,寒武纪发布三季度陈述。2024年前三季度,寒武纪收入1.85亿元,同比添加27.09%,归母净亏本7.25亿元,同比收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硬科技公司,近两年寒武纪的研制投入持续削减。2023年,寒武纪研制费用11.18亿元,同比削减26.59%。2024年前三季度,研制投入6.59亿元,同比削减8.13%。
三季报发布后,有网友评论称,“前三季营收堪堪一个亿,每年营收徜徉在7个亿,多年都是大幅亏本,但股价却是持续大涨,市值高达1800多亿,且还处于上涨趋势。这家公司是在憋什么大招,立刻就会创造出遥遥领先人类、震动寰宇的产品?”。
10月31日盘前,寒武纪集合竞价20cm,有股民称此为“行为艺术”。开盘后,寒武纪高开7%,市值超越1900亿元。
02、组织占比超50%,万家、华泰柏瑞等多家基金公司买入。
关于年收入7亿的寒武纪,有许多股民疑问:寒武纪靠什么撑起了近2000亿元的市值,是谁在不断买入寒武纪?
结合寒武纪2024年的股价走势和每季度末发布的股东户数来看,今年以来跟着寒武纪股价的不断上涨,每季度末的股东户数在不断削减,筹码集中度越来越高。
依据Wind数据,2023年底寒武纪股东户数为33184户,是上市以来股东户数最高值。其时,寒武纪股价为134.96元/股。
2024年一季度末,寒武纪股价上涨至173.46元/股,股东户数环比削减1499户,降至31718户。
2024年二季度末,寒武纪股价持续上涨至198.67元/股,股东户数持续削减,降至27683户。
到了2024年三季度,寒武纪股价单季度涨幅45.55%,季末股价涨至289.16元/股。股东户数持续下滑,较二季度末削减了1214户变为26469户。
此前三个季度,寒武纪的上涨非但没有招引很多投资者买入,反而让持有者不断卖出。
自上市以来,寒武纪的组织持股份额长时间保持在50%以上。
依据Wind数据,2023年底,寒武纪组织投资者(一般法人、基金、陆股通等)持股份额为61.58%,其间基金持股份额到达32.51%。
2024年二季度末,组织投资者持股份额为50.30%,其间基金持股份额为23.51%,这些基金公司包含万家、华泰柏瑞、银河、华安等。
关于寒武纪组织持股份额过高的现象,有雪球网友表明,寒武纪的市值及概念,使得科创50ETF、双创ETF等指数基金及以芯片、半导体为主的自动型基金,不得不去装备它。此外,跟着近期行情上涨,基民申购热度添加,在基金的推进下,又能够让寒武纪保持较高的价格和市值,构成一个正循环。
在A股,相似寒武纪这样的故事并不是第一次演出。关于一家营收缺乏10亿却有1900亿市值的公司,投资者应该警觉高处不胜寒,不要接到伐鼓传花的最终一棒。
特别声明:本文为协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一切。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态度,转载请联络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络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