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会不会是AR厂商良药?
作者|周立青。
修改|杨舟。
11月,国内“AR四小龙”之一的Rokid举办了新品发布会,在发布会的同步直播间,呈现了一条不达时宜的“什么时候发上一年的薪酬”的谈论。
“公司的确没有给咱们发2023年的十三薪和年终,十三薪是公司在2023年签署的合同中明确规定的,虽然公司许诺会在2024年年末前完结发放,但现在还没有音讯。”Rokid一职工告知「市象」。该职工还标明,在2024年的合同中,十三薪的发放被改为依据公司运营状况决议。
Rokid作为当下国内AR职业中备受瞩目的独角兽企业,自成立以来便一向备受资本商场的热捧。企查查显现,到现在,Rokid合计完结13轮融资,吸金才能惊人。融资最为密布的2022年,Rokid更是在4天内接连斩获两轮融资,总金额高达3.84亿元。
在本年4月的新品发布会上,创始人兼CEO祝铭明Misa泄漏,曩昔三年间,Rokid营收继续添加超100%,本年第一季度更是完结了150%的同比增幅,一起估计本年全年将继续同比添加100%,四年营收将添加超20倍。
不过,到现在,Rokid没有对外发布其盈余状况。AR作为出资圈的“小热门”,一向招引资金进入。很多科技巨子也在活跃布局这一范畴。可是,因为此前有部分AR企业堕入欠薪、裁人、亏本风云,该职业的盈余才能难免让表里都标明忧虑。
当下,单纯依托AR技能道路显着难以支撑企业的盈余需求。Rokid以及其他AR厂商好像敏锐地发觉到了这一现状,纷繁开始发力AI眼镜,以此作为切入商场的突破口,探究“AR+AI”的交融战略,试图为企业拓荒出一条可行的商业化途径。
01 。AI升温。
Rokid的B端产品线涵盖了消费级AR智能眼镜和专业级AR空间核算套装等多个范畴。11月,Rokid在新品发布会上推出的Rokid Glasses,与以往专心于AR技能不同,Rokid Glasses在宣传中着重了“AR+AI”的交融概念。
相较于Rokid之前推出的分体式产品,Rokid Glasses在规划上选用了一体化结构,外观与传统眼镜别无二致。这款智能眼镜选用了单绿色Micro-LED+衍射光波导计划,不再侧重于传统的观影和游戏等沉溺式文娱体会,而是转向了多模态AI交互,新增了AI查找问答、物体辨认、文字翻译和数学题解析等愈加靠近群众日常需求的功用,极大地提升了AR眼镜的实用性和快捷性。
Rokid的战略重心好像发生了调整。在发布会上,Misa也标明:“AI和AR是一件事。”在AR范畴,Rokid并非仅有一家采纳AR+AI战略的企业,还有其他厂商相同在发力。
雷鸟立异推出的雷鸟X2,就支撑多模态大模型智能帮手RayNeo AI,能够完结天然对话查找和操控、视觉查找、AI翻译以及脑筋风暴等多项AI功用。此外,影目科技推出的INMO Go也整合了AI大模型,供给了实时语音翻译、AI百科和外语陪练等功用。
除了AR厂商依托原有的AR技能堆集,活跃交融AI技能向AR+AI方向转型外,眼镜作为AI技能商业运用的重要载体也现已成为职业一致。
在国际层面,高通CEO安蒙在承受外媒专访时说到,高通正与三星、谷歌联合研制一款可与手机衔接的混合实践智能眼镜,抱负的形状是“外观与一般眼镜或太阳镜没有任何差异。”安蒙还着重,“生成式AI将会补偿推行混合实践技能缺失的部分”。苹果CEO蒂姆·库克此前也曾标明,公司正在向智能眼镜范畴跨进。
在国内商场,百度近来发布了全球首款内置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估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上市。小米紧随其后,已与歌尔达到协作,将推出新一代AI眼镜,并估计在2025年第二季度发布,小米创始人雷军对这款AI眼镜的出货量预期在三十万台以上。此外,华为、OPPO等手机厂商也在活跃评价AI眼镜项目。
AR厂商战略方向的调整以及科技巨子们竞相涌入AI眼镜范畴,或许是看到了Ray-Ban Meta上线后的火爆。安蒙也说到,Ray-Ban Meta的成功给了他很大的决计。
2023年9月,Meta携手Ray-Ban推出了第二代智能眼镜Ray-Ban Meta,产品一经上线就远超商场预期。IDC数据显现,该产品发布当年的第四季度及2024年第一季度,Ray-Ban Meta的出货量别离达到了36万台和10万台。而到2024年第二季度末,这款智能眼镜的累计出货量现已突破了100万台大关。
显着,Ray-Ban Meta超预期的销量意味着当时以AI为首要方向做智能眼镜的产品逻辑现已得到商场的验证,这也为国内AR厂商供给了做智能眼镜的方向——与其死磕不老练的技能,并将各种技能堆砌于外观略显突兀的设备中,不如回归眼镜自身,逐渐迭代晋级其功用。
雷鸟立异创始人兼CEO李宏伟也指出:“当时商场上很多AR公司在用户运用9%的场景里投入了90%的研制精力,这实践上远离了用户需求。”。
当AR厂商不再过度寻求AR,而是从眼镜的根本特点动身,先开展智能眼镜,再叠加AI功用、AR显现,产品或许会有更宽广的幻想空间和更靠近用户需求的未来。
02 。AR遇冷。
依据IDC的数据,2023年全球AR眼镜的销量仅为48万台。虽然AR范畴在资本商场打得火热,其商业化进程却显得寸步难行,AR厂商面对严峻应战。
2022年8月,智能眼镜厂商影创科技被曝出拖欠职工薪资的问题。影创科技CEO孙立也坦言,受疫情影响,公司的确暂停了部分职工某些月份的绩效薪酬发放。
Meta的元国际相关部分——担任AR(增强实践)和VR(虚拟实践)事务的Reality Labs(实践实验室),自2020年以来累计亏本已超越500亿美元。
Vision Pro也遭受了减产的窘境。据The Information报导,多位直接参与设备组件制作的人士泄漏,自本年初夏以来,苹果公司已大幅减缩Vision Pro的产值,并有或许在年末前彻底中止出产该设备的现有版别。Vision Pro的现状也给整个AR职业的开展蒙上了一层暗影。
AR厂商难以完结盈余的原因首要归结于两方面:
一方面,AR眼镜现在没有能有用招引一般顾客。虽然AR技能潜力巨大,但当时的AR眼镜在功用实用性、运用快捷性以及价格亲民性等方面仍存在显着短板,难以有用激起顾客的购买热心。
以Meta在Connect大会上展现了其首款AR眼镜Meta Orion为例。这款被扎克伯格称为“国际上最好的AR眼镜”的产品,虽然集成了当时简直一切可用的先进技能,但其略显奇怪的表面、高达一万美元的昂扬本钱和仅有2个小时左右的续航才能,都明晰地标明,真实的消费级AR眼镜还有一段路要走。现在,Meta Orion仅出产了1000副供内部研讨运用,其商业化落地需求时日。
另一方面,虽然AR厂商依据观影、游戏、工作等场景现已推出了不少AR产品,但“小众”依然是AR职业难以逃避的痛点。
依据IDC的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眼镜销量为101万台,而AR眼镜的销量仅为48万台。与智能手机和PC的广泛遍及比较,这一数字显得微乎其微。AR厂商们正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AR眼镜在商场上的认知度和承受度依然有限,亟需加强商场教育和推行力度。
在此布景下,AI眼镜作为AR眼镜终究形状前的过渡产品,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在当时技能受限、生态尚不老练的条件下,承担起教育用户、拓展商场的重担。
AI眼镜与AR眼镜有所差异,AR眼镜经过将虚拟信息叠加在实践国际,为用户供给增强实践的体会,而AI眼镜则是在一般眼镜的根底上添加了一些智能交互功用,并不刻意寻求高度交融虚拟与实践的视觉效果,而是将要点放在了实用性和快捷性上。
AI眼镜经过供给实时翻译、语音帮手、信息推送等一系列智能化服务,能够逐渐建立起用户对智能穿戴设备的依托与信赖。这种依托与信赖一旦建立,将为用户未来接收更高端、更杂乱的AR眼镜产品奠定坚实的认知根底。
Meta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也以为,智能眼镜将是未来开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并猜测未来价格在300美元左右的AI眼镜将成为“爆款”。
03 。AR+AI能否破局?
Ray-Ban Meta的成功给AI眼镜带来了巨大的幻想空间。那AR+AI眼镜能复刻Ray-Ban Meta超预期的出货量吗?
外部在对Rokid新品的介绍或剖析中,多聚集于产品的硬件和功用。可是,作为一款首先是眼镜的智能设备,配镜这一核心问题却被忽视。
Rokid Glasses推出了带显现和不带显现的两个版别。其间,带显现版别的眼镜运用了光波导镜片,这意味着需求视力纠正的用户有必要额定添加一个夹片。Rokid Glasses自身的分量现已达到了49克,加上夹片后分量会进一步添加。比较之下,一副一般的板材框眼镜的分量大约在20克左右,而更简便的TR-90框眼镜和钛框眼镜的分量则在12-14克之间。
有Ray-Ban Meta用户就标明,自己有500度的近视和200度的散光,在为眼镜配镜后,全体分量在70g左右,导致每隔几分钟就需求扶一下眼镜。
关于需求视力纠正的用户而言,Rokid Glasses在满电状态下能支撑4小时的日常运用,其分量在电量耗尽后无疑会成为一大担负,这或许直接削弱顾客的购买志愿。虽然Rokid Glasses支撑快充,能在十分钟内充电至90%,但在全天候的运用场景中,屈光不正的用户显着无法随时摘下眼镜充电。
而关于不需求视力纠正的用户来说,49g的分量好像还在可承受规模之内,Misa乃至标明终究制品会选用发布会上暴龙的规划模具,分量还会减轻约8克,总分量操控在41克左右。可是,怎么让本就不需求佩带眼镜的人购买这款智能眼镜,又是一个问题。
Misa也标明:“其实咱们不需求逼迫不近视的人戴眼镜。我以为,只需能让近视的人乐意替换现有眼镜,现已是一个很大的成果。”。
不仅是Rokid,魅族于9月份发布的StarV Air2相同需求凭借外置夹片来满意视力纠正需求,而且续航也比较“拉胯”。
就现在商场状况来看,Rokid和魅族的产品现已代表了职业在当时技能条件下的最佳形状,根底的分量和电池续航问题依然是当时产品的遍及应战。
关于需求视力纠正的人来说,分量问题或许会下降他们的购买志愿,而不需求佩带眼镜的人或许自身购买这类产品的志愿就不强,或许购买后或许因缺少实践运用场景而放在旮旯吃灰,这或许是现在简便型AR+AI眼镜所面对的实践。
比较之下,Rokid Glasses的无显现版别,即“AI纯享版”,用户能够直接依据自己的需求配镜,不会再有其他分量的附加。在功用体会相差不大的前提下,价格更低、质量更轻的版别更有或许成为新产品的出售主力。
AI+AR究竟是符合顾客实践需求的必要立异,仍是仅仅是一种技能驱动下强行发明的“需求热门”?
从这个视点看,真实完结盈余或许还需依托更为“朴实”的AI智能眼镜。有显现版别的Rokid Glasses在此刻推出,或许更多地是为了着重Rokid在AR技能范畴的领先地位和继续立异的决计。
值得注意的是,Misa在发布会上标明,新产品估计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上市。关于产品的完结度,在科技博主电丸科技的视频傍边,Misa标明Rokid的风格通常是完结85%以上才会对外发布,而在36氪的采访中,这一数字却变成了“大约能够理解为硬件完结了60%,软件完结了50%”。
李宏伟标明:“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当时的AR眼镜没有老练到能够彻底替代手机的境地,离真实成为干流智能终端还有一段路要走。”。
Misa在本年4月中旬,Rokid发布AR Lite空间核算套装发布时也坦言:“间隔AR厂商真实的‘iPhone时间’还有三年。”。
特别声明:本文为协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一切。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态度,转载请联络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络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