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 > 重要海运目标完结13周连涨 海运费已见顶?业界:不会呈现明显回调 正文
时间:2025-05-20 05:31:38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咨询
海运费总算在7月中旬迎来了一个拐点,集运商场全体呈现回调。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装箱归纳运价指数SCFI)终结了13周的连涨。据上海航运交易所7月12日发布的集运商场周报,SCFI周跌幅为1.6%。图片来历
海运费总算在7月中旬迎来了一个拐点,集运商场全体呈现回调。
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装箱归纳运价指数(SCFI)终结了13周的连涨。据上海航运交易所7月12日发布的集运商场周报,SCFI周跌幅为1.6%。
图片来历:上海航运交易所网页截图。
除远东到欧洲的运价有所上涨,其他几大首要航线(我国至地中海、我国至北美、我国至南美等)全盘跌落,尤其是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基本港的商场运价较上期跌落5.5%至7654美元/FEU。
海运费是要触顶回落了吗?归纳业内人士观念来说,比较2017—2019年运价见顶后会呈现显着回调特征的状况,本年运费见顶后或许回调起伏有限,即不会显着回调。
7月17日,物流服务渠道运去哪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明,现阶段海运费是有向下趋势,但不能说见顶,北美商场货量没有十分显着削减,运力添加是影响运价的最重要要素。
图片来历:每经记者张韵摄。
。欧线结构性缺船致运价回调起伏有限。
在四大首要航线中,虽然欧洲航线(远东到欧洲)呈现4%的小幅上涨,但上海航运交易所分析师表明,该涨幅低于前期部分班轮公司宣告的提价起伏。7月12日,上海港出口至欧洲基本港的商场运价为5051美元/TEU(标准箱)(5051美元约合人民币36666元)。
对此,运去哪方面介绍,7月上旬,欧线运价处于高位,铺位供处以现舱为主。跟着欧洲运价不断上涨,除高货值或许有严厉交给要求的货品,商场全体放慢了出货的节奏,不会像之前那么强势地推高运价。但需求警觉的是,红海绕行导致的运力周期性缺少或在8月闪现,欧线或许要再次面对停航窘境,加上圣诞季备货提早,欧线运价短期内很难下滑,但铺位供应严重的问题或有所缓解。
海通期货航运研讨团队在其集运指数(欧线)半年报中表明,欧线自红海危机发生后,于本年上半年呈现两轮上行行情,第一轮是绕行初期供应链紊乱,第二轮是绕行中期缺口对立扩大。5月开端,欧洲航线和地中海航线普涨,首要获益于红海绕行带来的补库需求(安全库存水平进步和补库周期缩短)以及绕行下船期延误带来的被逼停航导致运力供应显着严重。
跟着近期欧线现货运费呈现滞涨态势,海通期货以为,比较2017—2019年运价见顶后会呈现显着回调特征的状况,从本年6月打破平常的中性体现、7—8月旺季小幅前置的状况来看,本年的季节性动摇难以彻底参阅从前前史性趋势。
海通航运进一步表明,结构性缺船是中心对立,而且短期内没有满足的运力增量来缓解这一对立。至10月,缺船对立才能从总量上缓解,但一起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与此一起,船司会使用一系列运力管理工具操控有用运力,为后续11月开端的现货提涨和长协商洽供应更好的支点,推迟旺季完毕后的跌落形状,因而本年运费见顶后或许回调起伏有限。
。美线新增运力缓解供需失衡。
有货代公司表明,美西航线(我国至美国西海岸航线)原本方案涨到8100~8500美元/FEU,成果加班船和新航线扎堆,地中海航运公司决议至7月底保持原价而引发商场降价潮,使得美西航线运价遍及在7500~7900美元区间起浮,还有几家大货代与船东因签订了长约,报价乃至低于7000美元/FEU。
为何原定于7月1日施行的提价方案会遭受变数?运去哪方面告知记者,从7月上旬开端,美西航线不断有新运力参加。加班船、新船司的参加,让美线运价的增速逐渐减缓。7月下半旬已经有降价的趋势。虽然每年7月—8月是传统出货旺季,但本年的旺季全体提早,导致8月—9月很难再见到出货量的新一波上涨。因而,在供需影响下,美线持续大幅上涨的或许性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美线运价需求重视现货价和长协价的价差危险。据海运数据和情报渠道Xeneta数据,以远东至美国西海岸的交易为例,短长时间价差在2021年9月达到了疫情期间的峰值,每40尺标准箱的现货价高于长协价4870美元,至2022年10月呈现反转,每40尺标准箱的长协价高于现货价约4900美元。而到了本年6月,每40尺标准箱的现货价再次反超长协价4720美元。这意味着承运人需求依据商场改变灵敏调整运力投进和定价战略,以平衡供需联系并完成盈余方针。此刻,中小承运人的运营战略和赢利水平将遭到更大的影响。
。塞港与停工或持续影响集运商场。
再来看看拉美方向,6月底7月初,至墨西哥、南美洲西岸的航线迎来转机,运价缓慢下行,铺位供应严重得到缓解。运去哪估计,7月下旬至8月期间,至墨西哥航线的船东不断新开正班船,同步投入加班船,未来一个阶段,出货量与运力供应会从头回归平衡,有利于货主捉住旺季出货机遇。
海通航运指出,港口拥堵是红海危机的次要对立,拥堵加重的原因首要是绕行下班期紊乱导致船只到港时刻无序,别的港口停工和气候要素等形成间歇性影响。
从全球规模来看,港口拥堵方面,商场前期调查东南亚港口尤其是新加坡和巴生港拥堵至前史高位,但海通航运团队的观念是,短期滚囤货装载需求并不能支撑港口拥堵长时间保持高位。
码头停工方面,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的停工举动值得重视。国际航运咨询公司德路里7月15日表明,北美和德国港口潜在的停工举动,为全球供应链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气候要素方面,近来,飓风“贝丽尔”的暴虐,导致墨西哥湾沿岸的要害港口——休斯顿港被逼封闭,严重影响了正常运作。一起,好望角邻近的恶劣气候也对非洲区域的集装箱运送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德路里估计,这些要素一起效果将导致全球规模内的港口拥堵和运送延误,进一步加重货品延误的现象。